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原本(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目录

目录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原本(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城市城镇体系规划3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

第二节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8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预测9

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9

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10

第六节空间治理11

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12

第8 节基础设施规划14

第九节社会事业协调规划18

第十节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

第十一节近期建设计划22

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25

第四章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27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28

第一节总体布局28

第二节住宅用地28

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30

第四节工业用地33

第五节仓储用地36

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37

第一节对外沟通37

第二节道路交通38

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43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风景旅游规划46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6

第二节城市风景旅游规划48

第8章总体城市设计49

第九章城市市政公共设施规划53

第一节供水工程53

第二节排水工程54

第三节供电工程55

第四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6

第五节燃气工程57

第六节供热工程58

第七节环境健康59

第10章综合防灾规划60

第一节防洪规划60

第2 节消防规划61

第三节地震防灾规划62

第四节人民防空工程规划63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64

第十二章城市郊区规划66

第十三章近期城市建设规划69

第14章城市愿景发展理念77

第十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79

第十六章附则83

附:《吴江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论证意见》

-87-

第十六章附则

第1章总则

第一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吴江市规模迅速扩大,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吴江市.根据需要,为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了《吴江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4、《城市土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6、《城市规划编制措施实施细则》(1995);

7、《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

8、《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9.《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

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

11.《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年)》;

1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

13.《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一、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培育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

2、充分发挥吴江市地处苏沪交界、苏锡常与杭嘉湖交汇处的优势,树立依托上海、服务苏州的思想,与杭州、嘉庆、湖州错位发展,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苏州接轨。

3.坚持集约开发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度控制开发区,优化城市总体结构。

4、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目标,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5、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统筹协调,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化。

6、强化松陵、盛泽管理体系,协调两者关系,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

第四条规划要点

1.优化城市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确定松陵、盛泽合理规模,调整土地利用构成,优化松陵运东区、盛泽市规划布局,突出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3.加强城市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强化环境管理措施。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

吴江市城市规划分为松陵、盛泽两个区。总面积339.02平方公里。

1、松陵市:松陵镇(不含南湖村、西湖村、银杏村)和同里镇(不含湖南原屯村、双庙村),土地面积221平方公里。

2、盛泽市区:盛泽镇土地面积118.02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用地范围

1、松陵市:北起城界,南至江南大桥,东至苏嘉杭高速公路,西至西环路,总面积65.46平方公里。

2、盛泽市区:北起盛田村,南至城界,东至苏嘉杭高速公路,西至梅沿路,总面积54.03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期限

1. 近期:2001年~2005年

2、中期:2006~2010

3. 长期:2011~2020

4. 长远眼光:到本世纪中叶

第2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八条区域功能定位

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长三角南北翼横向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苏沪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

第九条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定位

1. 与上海:

(一)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上海配套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强区域生产配套协作。

(二)利用上海重塑金融中心地位,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利用上海资本市场,为城市建设开辟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三)利用上海的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四)利用上海国际机场、深水港、信息港、高速公路、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窗口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五)依托江南水乡绿色开放空间,组织上海游客,设计高品质休闲、商务、水乡观光旅游。

2、与苏锡常都市圈: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一致。加强配套协调,发挥无锡、苏州的技术、市场、人才和外向型经济优势,培育自主创新体系,使吴江优势产业在市区占据一定的领先地位和优势。

3. 与苏州:

(一)以苏州农业城市化、外向化、生态化转型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利用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功能,开展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以电子信息、光缆、电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三)积极争取和参与苏州商务、金融、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中心,以连锁、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服务全区生产生活。

(四)统筹平旺、芦墟、丽丽、震泽、盛泽发展,整合产业优势,共同打造区域物资市场,协助苏州物流中心建设。

(五)紧密配合、服从苏州旅游产业发展,以“水”为主题,树立品质意识,突出东太湖旅游风景带和水古古镇两大特色。

4、与浙北地区:

(一)公平竞争,加强合作,引导形成跨区域产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培育物质要素市场。

(二)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组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环境协调。

5. 与昆山、太仓

发挥特色,错位竞争,寻求合作,协调发展。

第十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参与竞争策略

减少行政管制,消除地区间经济壁垒,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有效性,积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2、多元化发展战略

以提高商品国际竞争力和发挥比较优势为重点,以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基础,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外商投资经营主体,提高外向型经济比重,促进资本、技术、贸易结合,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进程。同时,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通过民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造,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经济格局。

3、多元化融资策略

通过现代融资方式动员强大民间资本,将静态存量资本转化为动态增量资本;推动企业上市,鼓励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扩大外商投资数量和范围;通过多元化融资促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4、信息化战略

率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生产方式网络化;加快推进互联网接入工程;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

5、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绿色发展”思想,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协调机制。在减少经济发展政策障碍的同时,要加大技术和环境准入限制,提高产业水平,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十一条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一)以需求结构为导向,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高林牧渔业比重,加快发展淡水养殖业,增加特色水产品供给。

(二)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将粗耕欠收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集约经营、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可持续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逐步外化进程。

(三)加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技兴农,将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结合起来,发展农业生物技术。

THE END